欢迎来到江苏泰科流体控制阀门有限公司网站!
工业软件是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的必要工具,是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和创新的关键,也是我国软件产业链的突出薄弱环节。发展工业软件已成为软件产业链升级、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的重要途径。
1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发布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了升级软件产业链,工信部安排了工业软件攻坚、提高工业软件供应能力、促进工业技术在软件领域的应用、改善工业软件产业生态等任务。
工业软件行业面临着挑战
市场正在迅速扩大。“十三五”期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快速扩张,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外,年均增速约为16%,远高于全球市场5%的平均增速。
创新正在出现。针对石油石化、电力、船舶、钢铁等重点行业,国内企业围绕行业发展瓶颈,研发并发布了一批产品,包括工业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电子电力控制系统、船舶产品三维设计软件、PLC等成果的云化,激活科技创新,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重点企业实力增强。数十家专业从事设计仿真、生产控制、信息管理等工业软件的企业登陆国内资本市场,骨干企业融资能力得到提升和增强,并购重组频率逐步增加,工业软件产业进一步融合集中。
产业集聚效应突出。苏州聚焦工业软件,打造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宁波、重庆也以发展工业软件为重要起点,推进申报特色软件城市。上海、广州、成都等有工业基础的地方纷纷出台工业软件发展行动计划,成为国家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高地。
趋同应用日益深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在制造关键领域的普及率和关键工艺的数控率分别达到73.0%和52.1%,完成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计划目标。工业app数量超过35万个,比《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任务目标多5万个,有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我国工业软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产业链和供应链脆弱,工业软件产品主要是低端产品和二次开发,EDA和CAE等关键研发和设计软件能力无法支撑先进制造业的下游发展。二是产业基础薄弱,缺乏几何核、多学科仿真等关键共性技术,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机制亟待建立;第三,工业软件产业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深化。工业软件应用效率低,国产软件应用比例低,制约了我国工业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四是工业软件企业竞争力迫切需要提升,小、散、弱、多下游一体化发展的局面需要进一步优化。第五,工业软件的发展环境还有待改善,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工业软件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制约了创新的发展。
采用多种手段开发工业软件
攻击软件的关键。集中优势资源,重点突破影响下游企业研发设计能力和生产控制水平的工具系统,弥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电子设计自动化、工业控制系统和嵌入式软件。突破三维几何建模引擎、约束求解引擎、集成电路仿真验证等关键基础组件;加强通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开发应用数据库和编程接口,提高系统的互操作性;为了满足工业软件的通用需求,我们构建了算法库、构件库和通用模型库。
加强供需对接。坚持“好软件就是用”的原则,推动工业软件在重点行业和场景中的应用和推广,畅通工业软件供需渠道。加快工业技术软件化进程,鼓励应用企业与工业软件企业共同开发迭代,开展应用适配,完善测试评估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强对半导体、机床、航空航天、新基础设施等下游产业的专业发展支持;实施智能建设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信息模型等场景化软件在建筑业的深入应用。
加强安全保障。基本能力建设、标准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是健康市场环境的保障。提高工业软件工程化标准化能力,开展工业软件工程化试点示范,推广先进技术和方法。加强工业软件质量和成熟度标准建设,完善工业软件质量和成熟度标准体系,建立国家验证检验标准,支持代理检测验证、质量分析和评价能力建设。增强社会对工业软件的价值意识,保护工业软件知识产权,打击软件侵权和盗版行为。
增强创新能力。提倡以大型工业企业和工业软件龙头企业为主要创新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创新主体,以重点工业软件为核心技术,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工业软件特色示范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鼓励软件企业深化校企合作,促进紧缺人才培养;依托国家软件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研发团队。逐步开展工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全面开展工业软件、操作系统、硬件芯片、应用服务的适配。
完善开放生态体系。构建开源生态,依托国内开源社区,培育工业软件重点开源项目,实现通用技术和核心组件的研究与共享。增强企业参与生态建设的主动性,鼓励工业企业孵化和分离工业软件企业,鼓励大型工业软件企业整合行业研发资源,支持中小型工业软件企业深入探索具体的工业领域。加强区域生态建设,积极推进特色软件名城和著名产业软件园区建设。
本文由蝶阀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