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江苏泰科流体控制阀门有限公司网站!
9月1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臭氧追踪与控制”科技专项(以下简称“臭氧”专项)在京举行。中科院院长、党委书记白春礼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臭氧”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宏介绍了项目背景、总体思路、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大气臭氧》专项针对国家大气臭氧污染防治战略的需求和成因,大气臭氧大气臭氧污染监测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新思路和新技术,建立可复制推广的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体系和方法,选择典型区域开展示范研究,探索我国复合空气污染治理新途径,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科技支撑。
白春礼指出,中国科学院“臭氧工程”恰逢其时,是中国科学院满足国家重大需要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过去的几年里,空气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部署周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在环保部门、科技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大气颗粒物污染浓度持续下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臭氧污染问题开始显现。目前,全球臭氧本底浓度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加约1微克/立方米。而在中国,当空气质量普遍改善,各种空气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时,臭氧浓度并没有下降,反而上升。
白春礼强调,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臭氧污染的成因、来源、迁移转化机制极其复杂,许多相关的科学问题尚不清楚。因此,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作为一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科学院应迅速反应,奋起应对挑战。
白说,201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基于城市环境的研究所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区域大气环境卓越研究创新中心”,进一步凝聚院内外环境大气领域优秀科学家的智力资源,还做出了一系列创新,包括京津冀天地一体化,建立了立体观测系统,它有独立开发大气霾雾的预报和预警模型,具有强烈支持重大事件如“亚太经合组织”、“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20国集团(G20)峰会”,以及空气质量保证重污染突发事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白春礼对“臭氧”专项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我国大气臭氧污染的关键科学问题,将揭示臭氧的形成机制作为重要重点;二是充分发挥区域大气环境卓越中心的平台功能,深化跨学科研究;第三,加强组织管理,我院有关部门和院所应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为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科技部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司、生态环境部科学技术和财政司、院士专家和专门小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本文由蝶阀编辑整理